柳公权家世考(二)

作者:和谷    阅读:96人次

柳昂的祖父柳懿寿命不多,去世时留下的儿子柳敏,也就是柳昂的父亲,仅有九岁。柳敏争胜好强,爱读书,涉猎经史、阴阳,卜筮之典籍。未成年时,就因父祖名望起家,为北魏员外散骑侍郎,后升迁为河东郡丞。以孝顺母亲远近闻名,能公平待人处事,很得乡人的敬重。

然而,北魏朝廷腐败,大批破产和失业农民,为逃避繁重的赋税徭役,假慕沙门,北魏末僧侣和各族民众大起义爆发。北魏江山濒危之时,鲜卑化汉人高欢出场,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十一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孝静帝,建立东魏,都邺城。另一个出场的人物,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,杀死了从洛阳逃至长安的孝武帝元修,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,建立了西魏,都长安。由北魏分裂出来的东魏、西魏相对立,争雄于天下。

是时,东魏丞相高欢带兵二十万,自壶口赶往蒲津,造浮桥渡过黄河,征战沙苑,即今陕西大荔。时值关中旱灾,西魏权臣宇文泰带着一万兵马,踞高欢六十里的芦苇沼泽中屯军。高欢本来可以放一把火,即可取胜,却担心将宇文泰烧成了一具焦尸不能服众,仗着兵马绝对优势下令进击,要捉活的,结果中了宇文泰的埋伏,军阵被撕为两半,众心离散,高欢一行人逃走,狼狈渡河回到蒲津。

高欢前去讨伐西魏的时候,蒲坂的百姓薛敬珍兄弟就说:“高欢赶走了皇上,天下的忠义之士都想把刀刺进他的腹部,现在他又向西大举进兵,我们一道起兵,切断他回归的路途,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。”

他们便联络身居河东郡丞的柳敏,在邻近的乡村召集人马,响应者有一万多人。刚好遇上高欢在沙苑吃了败仗回来,他们便袭击了败退下来的高欢军。西魏军队行至河东,薛敬珍、柳敏等率河东六县十几万户百姓归附。

宇文泰嘉奖他们说:“今日不喜得河东,喜得卿也。”

于是拜薛敬珍为平阳太守,柳敏为丞相府参军事,转任户曹参军、掌记室,负责接待四方宾客以及监督朝中吉凶礼仪诸事。

西魏丞相宇文泰决定变革时政,柳敏参与制定新法,官至礼部郎中,封爵武成县子,加散官帅都督,统领本乡兵士。不久,又晋升为大都督。

这时,守了半辈子寡的母亲不幸去世,柳敏悲痛万分。九岁离父,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育大,且功名有成。在为母亲送葬的十余日里,盛年的他突然鬓发花白,靠拄杖得以行立。

宇文泰感叹柳敏孝敬之至,更意欲鼓励至孝精神,调他任吏部郎中,并赐物以资鼓励。

适时,南朝梁元帝之弟武陵王萧纪在蜀称帝,然后率军沿江东下,将攻其兄的都城江陵。梁元帝请求西魏解救,宇文泰认为取蜀制梁的时机已到,于是派尉迟迥伐蜀,柳敏为尉迟迥的行军司马,被委以军中筹略。益州平定后,柳敏官进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散官侍中,旋即迁为尚书。赐姓宇文氏,以示宠遇。宇文泰实行六官制度,柳敏官拜礼部中大夫。

宇文泰死后,其侄宇文护独揽国家政权,拉拢将领支持,迫使魏恭帝禅让给年仅十六岁的宇文泰之子宇文觉,为北周孝闵帝,西魏灭亡。北周建立后,宇文护杀重臣独孤信、赵贵等,朝中百官重新封授,柳敏进爵为公,又拜为河东郡守。以后又调郢州,即今湖北武昌,任刺史。

柳敏在郢州颇有惠政,受到官吏和汉族及少数族人的拥戴。后召回朝中,担任礼部中大夫之职。离任之日,郢州官民相候于路为他送行,柳敏不愿扰民,另择小路还朝。

东魏高欢死后,长子被家奴刺杀,次子袭位,很快废掉傀儡皇帝孝静帝,取代东魏,建立北齐。之后,北周重臣宇文护杀死孝闵帝宇文觉,立宇文毓为周明帝。接着,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,立宇文邕为周武帝。

周武帝改礼部为司宗,柳敏为司宗中大夫,辅佐大宗伯掌理国家的吉凶礼仪。柳敏勤于政事,凡有违背典故的能刊正取中,因此官迁春官府小宗伯,掌建国之神位,王礼之禁令与其用等。凡是遇到国家大礼,则辅佐大宗伯行礼制,国家的小礼,则有亲自执行的权力。柳敏博识多闻,又监修国史,参与修撰律令。后进位大将军,调任鄜州刺史,柳敏以病告假未上任。

此时宇文护权倾内外,入宫中与太后同坐,二十多岁的周武帝立侍于旁。之后,年富力强的周武帝于宫中杀死宇文护,下令捕杀其诸子兄弟和近臣。周武帝开始亲政,改元建德。

这时,柳敏之子柳昂羽翼渐丰,以才干为周武帝任用,任内史中大夫、开国府仪同三司,赐爵文城郡公,掌有书写诏诰之任。

周武帝亲掌北周朝政,亲率军队大举进攻北齐、破晋州、陷晋阳,进军邺城。此时此地,往事重提,周武帝突然发了善心,念及柳敏曾起事助宇文氏攻击高欢军的旧功,封柳敏武德郡公,可不理政事,唯食封邑而已。

周武帝灭北齐,统一了北方,国力渐渐兴盛。此间,柳敏寝疾积年,在家住闲。

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,杀了周武帝时的心腹之臣。不理政事、在家休闲的老臣柳敏,不知何故,仍为周宣帝所疏远。

公元581年,北周外戚杨坚,迫使自己的外孙、年仅九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退位,夺取政权,建立隋朝,定都大兴城,即长安城。北魏历经二十帝,共一百四十八年,至此宣告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自杨坚称帝,改元开皇,建立隋朝,废除北周六官制度,依照汉魏官制改制,授柳昂上开府,拜潞州刺史。其父柳敏好礼笃学,居高名为世所尊,父因子贵,隋朝初年被授上大将军、武德郡公、太子太保之称号。

魏晋时以车骑将军中资深者为车骑大将军,金印紫绶,地位相当于上卿,或比三公,典京师兵卫,掌宫卫。隋朝沿袭和发展了西魏、北周府兵制,军府名称为骠骑府,以骠骑将军为长官。军士开始编入户籍从事生产,军人也不再随从将领的姓氏,依均田令受田,免纳租庸调。平日生产,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,战时出征,资装自备。在乡为农,在军为兵,实行兵农合一、寓兵于农的制度。隋朝常备兵约六七十万人,战时征募达一百三十万上下。

可惜,柳敏的上大将军官衔是一种象征。也许是否极泰来,又乐极生悲,柳敏于隋开皇元年溘然长逝,朝廷赠给五州诸军事、晋州刺史称号。柳昂不曾见过祖父柳懿一面,祖父的灵魂,已随北魏王朝一起沉入了历史的烟云。父亲柳敏,英名一世,却也是命运多舛。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风云中,历经北魏、西魏、北周,朝代轮番更替,却宠辱不惊,沉浮自若。然而,隋朝的开国钟声,恰好又敲响了他老人家的丧钟。

在离别河东老家,北迁京兆华原的这一时刻,面对父辈的坟茔,柳昂又一次长跪不起。此前,他已经率家人与先祖告辞,子孙不孝,弃先人故地,带走的只能是先祖的牌位。到了自己这一辈,却要迁居他乡,实在是肝肠寸断的事。